立即进入
闻月卡盟 嘀嗒出行初体验:打法缺少新意,补贴不少但细节欠佳
闻月卡盟 嘀嗒出行初体验:打法缺少新意,补贴不少但细节欠佳

闻月卡盟 嘀嗒出行初体验:打法缺少新意,补贴不少但细节欠佳

登录辅助卡盟网
进入卡盟

简介

文/张男 亿欧专栏作者

草长莺飞的四月,网约车市场却悄然燃起硝烟。犹记得程维曾多次强调,网约车竞争已于2016年结束闻月卡盟,却未料到如今新一轮大战再度拉开帷幕。其中,滴滴出行的老对手嘀嗒可谓“亦步亦趋”。

2012年滴滴正式上线网约车业务。两年后,嘀嗒成立,该公司原名“嘀嗒拼车”,专注拼车领域。但随后,滴滴陆续推出专车、快车、顺风车等业务,迅速抢占市场。直到2017年10月,嘀嗒正式上线出租车业务,在供需两端进行大额的价格补贴。随后在2018年1月18日,嘀嗒宣布平台上的出租车司机已达18万人,并正式由“嘀嗒拼车”更名为“嘀嗒出行”,进行品牌升级。嘀嗒卷土重来,再次向滴滴“宣战”。

为实际了解嘀嗒出行具体业务打法,作者于4月18日开始使用“嘀嗒出行”,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嘀嗒”初体验。

一、体验流程

1、初次登陆:大额优惠券从天而降

4月18日傍晚,作者第一次登陆“嘀嗒出行”,就收到了系统赠送的3张共计25元的优惠券和4张9.5折的折扣券(仅限出租车使用),此外,还有2张共计13元的顺风车优惠券。其次,亿欧汽车注意到,“嘀嗒出行”还有“嘀嗒出租车月卡”在售,原价20元,现价7.99元,内含4张5元的优惠券。

以上提到的所有优惠券均不设使用门槛。可以看出,与总是推出小额优惠券,并需要满额才能立减的滴滴相比,嘀嗒在补贴乘客方面的确是下了功夫的。它试图用补贴的方式留住乘客,虽然招数有些老套,但价格战确实是各主营网约车业务的企业切入滴滴后方必用的招数,简单粗暴。

2、定位准确度不高,需手动调整

在完善了头像、年龄、职业等资料后,作者开始首次体验“嘀嗒出行”。打开软件,发现嘀嗒的定位不是很准确,存在一定误差。当作者身处中电发展大厦叫车时,系统显示的定位却是马路斜对面的承冀诚大厦。作者再次重启软件后,发现嘀嗒又一次定位在了中电发展大厦旁边的909大厦。

(“嘀嗒出行”定位情况)

在随后的两次体验中,作者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均定位在真实位置附近的区域。虽然距离都不是很远,但都需要手动修改定位信息,这对于乘客来说,实属不便。如果乘客没有注意到定位信息的不准确,容易造成司机按照导航接不到乘客,乘客在原地等不到司机的情况。在定位系统的准确度方面,嘀嗒还需完善。

3、顺风车车主较少,接单困难

手动修改了定位信息后,4月18日18:47,作者发布了一项顺风车订单。系统显示最早出行的时间是19:05,也就是18分钟后。

应用页面显示,大概有5位车主与作者同路,但下单5分钟后,并没有车主接单。此时系统显示已为作者优先派单,并自动为车主增加了5元的接单补贴,以便车主提高接单意愿。遗憾的是,在等待了18分钟后,仍无人响应,订单自动取消。

以下为作者3次使用嘀嗒约顺风车,司机的接单情况:

与“友商”相比,嘀嗒顺风车的界面缺少一项“顺风程度百分比”系数。对于对距离不太敏感的乘客来说,顺风程度的百分比更能直观的显示乘坐顺风车的概率。

4、相比拼车,出租车司机接单速度更快

4月18日19:06,作者又发布了一条出租车订单。出乎意料的是,仅等待了13秒后,系统便显示已有多位司机抢单,到15秒时,已有司机成功接单,且该司机距作者所在地只有0.4公里的距离。所以两分钟之内,作者就顺利坐上了师傅的车。

(出租车司机抢单情况)

以下为作者五次使用嘀嗒约出租车,司机的接单时间表:

5、司机反馈:嘀嗒只有手动抢单模式,优先抢“优质单”

在与徐师傅的交谈过程中,作者得知,与业内常见的手动抢单和系统自动派单两种模式相比,嘀嗒只能手动抢单。徐师傅表示,车辆行驶过程中若使用嘀嗒进行抢单,会分散注意力,但他会在手机后台开启滴滴的派单模式,只有将车停在路边时才会使用嘀嗒的抢单功能。

对于抢单的针对性问题,徐师傅表示,早晚高峰时期只会抢“优质单”,也就是距离在15公里以上的单子,其他时间也不会抢总里程短的单子:“不值当,我不在乘客身边,要先把车开过去,才能接到乘客。”

接下来几次作者的打车经历也证明,正如徐师傅所说,总里程较长的单子司机响应迅速,总里程短的单子则基本无人响应。

6、补贴有成效,订单数量明显增多

通过与出租车司机的交谈,作者了解到,与3月份相比,司机4月底至5月初的订单数量明显变多了。三四月份的时候,司机每天能接一单就很不容易了,而现在每天接两三单都是有可能的。究其原因,是这几个月嘀嗒的乘客变多了。

据多位司机师傅所述,嘀嗒其实是在利用司机端向乘客端推荐的方式来进行推广的。没有安装过“嘀嗒出行”的乘客扫描司机提供的二维码,安装注册app并成功登陆后,司机和乘客都将获得10元优惠券。

除此之外,嘀嗒还给司机增加了额外的接单补贴。5月2日,作者在乘坐“嘀嗒出行”所约的出租车的过程中,司机介绍说,早高峰期间(早7:00-10:00),司机接单量达到4单以上,每单可额外奖励4元,晚高峰(晚5:00-7:00)和夜高峰(晚8:00-11:00),司机接单量达到4单以上,每单可领取补贴5元,上不封顶。如果一天内司机在三个阶段都完成了接单量,就能额外领取奖励100元。如此补贴,司机纷纷向乘客推广“嘀嗒出行”,乘客数量的增加也带来了订单的增长。

二、三打“嘀嗒”,总体感受

1、出租车业务

亿欧汽车认为,作为初次体验“嘀嗒出行”的乘客,就出租车业务而言,如果目的地比较远,用“嘀嗒出行”约车是比较方便的。由于嘀嗒的抢单模式一是拼速度,司机必须要手速快才能抢到,二是拼距离,距离乘客近者得单,这就决定了司机接单和接驾的速度都很快。

亿欧汽车了解到,据多位司机介绍现阶段嘀嗒的司机和乘客数量相对都较少,还未在市场中大量普及。如果乘客所处位置偏僻,且近距离没有司机的话,可能存在约不到车的情况。对于司机来讲,几天没有单子可接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以徐师傅为例,据他介绍自进入出租车行业四个月以来,“使用其他平台接单近500单卡盟,而使用嘀嗒仅接了15单”。

实际叫车中,如果距离目的地较近的话,建议还是在路边直接打出租车比较方便。对于总里程比较短的出租车订单,嘀嗒上几乎不会有司机接单。就此,亿欧汽车先后询问了三位出租车师傅,他们均表示接总里程短的订单太费劲,更倾向于接远距离的订单。

2、顺风车业务

作为乘客,“嘀嗒出行”顺风车业务给人的突出感受是:顺风车主太少了,接单的几乎没有。究其根本原因,亿欧汽车认为还是用户数量不足。

其实嘀嗒最早就是做顺风车起家的,出租车业务是于2017年年底才刚刚上线,按理说应该是有充足的顺风车用户基础的。然而,为什么经营多年的顺风车业务还没有刚刚推出几个月的出租车业务运营的好?就个人体验而言,亿欧汽车认为有以下两点原因:

第一,虽然嘀嗒的顺风车业务开展的时间较早,前期的确积累了一定的用户,但是嘀嗒只专注于顺风车领域,没有开展其他业务类型。而后期专门从事网约车行业的公司数量爆增,业务多元化,竞争加剧。拿滴滴来举例,前期滴滴不仅开展了快车、专车、出租车等业务,后期还上线了顺风车、代驾、巴士等产品线,多元化的出行方式满足了用户不同的场景需求。网约车大战时期,滴滴通过补贴吸引了众多用户,包括嘀嗒在内的一众网约车平台的用户也因此大量流失,用户忠诚度集中在补贴的力度上。

第二,是顺风车业务本身的局限性。用户对出行服务的效率有一定要求,用户手机发布顺风车订单,最早只能设定十五分钟后左右乘车,而且十五分钟内也不一定会有顺风车主接单,这就导致了乘车效率的低下。

三、体验后建议

对于嘀嗒自身发展来讲,亿欧汽车认为,首先,开展多元化的业务是必须的,如此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司机与乘客。要做到,用户打开了你家的软件,就不想费劲再打开别家的应用。其次,嘀嗒定位系统的准确性应当提升,对于带有导航属性的网约车业务而言闻月卡盟,供需两端都需要定位的准确才能完成订单。

就目前已开展的出租车业务而言,嘀嗒也可以在司机客户端加开系统自动派单模式,实时定位。基于准确的定位系统,多少公里内允许系统自动接单的限制,可由司机自由设置,但司机无权设置总里程长短的限制。如此给司机手动和自动的双重选择,既提升了司机接单的效率,总里程短的乘客也不至于约不到车。

而就顺风车业务而言,嘀嗒用户界面还可以再优化。譬如在顺风车页面增加顺风程度的百分比数字,更加直观,满足了对公里数没有概念的乘客的需要,方便乘客主动邀顺风车主同行,提升接单率。

在如今网约车行业滴滴“一家独大”的今天,要想从这位“老大哥”嘴里抢下“一块肉”实属不易。美团为了抢占市场,早已开始疯狂的大额补贴供需两端,其实嘀嗒现在也在源源不断的发优惠券补贴司机和乘客。但是很遗憾,他们走的这条路都是滴滴走过的“老路”,打价格战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资本并不傻,补贴总有一天会结束,到那个时候,又该拿什么去留住乘客与司机呢?

查看全部

最新资讯

查看更多